无锡钢管厂分布较多的区域在升级改造
这些钢材主要用于铁轨、汽车板材、家电等众多领域,有广阔的市场以及较高的产品附加值,所以对产品的研发技术、性能质量要求更高。2014年,国家铁路安排固定资产投资6300亿元,计划投产新线6600公里以上。以此预计2014年钢材需求量在1670万吨左右,其中钢轨用量在300万吨左右。徐勇波告诉记者,市场结构的变化,也让一些盈利能力较强的民间资本有动力对一些细分钢铁领域进行投资、升级。相对于国企投资力度的明显减弱,民资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也在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 不少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好于多数国有钢铁企业。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由盈变亏,亏损23.29亿元。而在去年,全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盈利为24.86亿元。一季度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893亿元中,虽然同比下降3.34%,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716亿元,同比增长6.65%。行业大幅亏损时期,民资为何逆流而上?几位钢铁行业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在钢铁行业低迷期,无论国资还是民资加大对钢铁行业的新项目投资并不现实,而更多是原有投资项目的延续以及对设备的升级改造。
一季度716亿元的民间资本,占到了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80.18%,而且民营资本的固定资产投资以6.65%的速度继续上升。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民间资本在逆市投资钢铁行业,也必将使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愈演愈烈。无锡钢管厂钢铁行业的产量增速以及钢材价格、企业利润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从地区上看,一季度民间固定投资增长主要集中在江苏、辽宁、西北等省市地区。实际上,这些地区也恰是民营钢铁企业分布较多的区域。
但是根据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107家重点民营钢铁企业吨钢利润平均为64元,其中,江苏民营钢铁企业吨钢利润达101元,是所有省份利润最高的。在产能积聚严重的河北,民营钢铁企业吨钢利润52元,山东民营钢铁企业吨钢利润32元。山西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山西海鑫钢铁突然爆发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濒临破产的消息,让市场越发感觉到行业的“寒意”。在走过规模制胜的阶段后,盈利能力或成为这个行业里追逐的目标
“钢铁行业新增项目的投资周期一般为两年,至少也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所以民间资本在今年一季度出现增长,实际上仍主要体现为前期项目的继续跟进、扫尾。”徐勇波进一步向记者解释。在中钢协公布另一组数据中,或许能找到答案。“除了前期项目的延续外,民营企业对设备的改造升级同样值得关注。”徐勇波表示,以前民营钢铁企业对环保因素并不重视,但随着2013年出台的大气治理等环保政策,民营钢企要继续生存就需跟上环保标准。以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江苏沙钢集团为例,从2013年到今年一季度,公司已经投资了超过7亿元对原有的工程设备、生产工艺进行改造,还新建了除尘脱硫、余热回收等节能减排工程。
“我们一季度没有新的投资项目,没有新建高炉这样的工程项目。”四川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德胜钢铁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在严控钢铁新增产能,投资扩产不仅难过政策关,而且在现有的环境下从银行贷款拿项目更是困难重重。记者联系了陕西、江苏等地的一些民营钢铁企业,也得到了类似的回答。目前已知在一季度投产的民企只有山西文水海威钢铁的一处炼铁厂高炉投产,其他民营企业大规模的投资项目并没有明确的消息。所以综合来看,民营资本在一季度新增项目投资或为误读。
“在目前的低迷时期,我们公司领导层提得最多的就是‘降本增效’,作为民企在成本控制上则更为灵活。”江苏永钢集团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从去年来,公司就不断提出降低成本、减少开支,同时多谋出路、提高生产效率。比如今年3月份永钢对旗下炼铁厂的风机、电机、助燃机等设备进行改造,明显降低了能耗量,仅一个下属厂每天就能减少近5000元的成本。
相对于国企较高的福利、人员规模和矿石等原材料成本,民营钢厂在机遇面前“掉头”转向的负担较轻。近年来民间资本在钢铁行业的投资结构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从技术含量低的粗钢和一般性钢材转向更为专业的品种钢、特殊钢、优质钢。
在行业“寒冬”以及环保政策施压的环境中,民营钢铁企业投资产业升级也将成为常态。近期工信部向各地下达了2014年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任务。其中炼钢业的行业淘汰任务为2870万吨,与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任务增加了170万吨。业内预计一批企业或受此波及倒下。“尽管无锡钢管厂钢铁行业是年年亏,年年过。实际上继续一味唱空整个行业并不具有多大的建设意义。”研究员薛和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