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钢管厂钢厂的重中之重
铁矿石进口价格涨幅远超钢材价格涨幅是导致中国钢铁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与行业本身的特点以及当前新的定价模式密切相关。
先看一组数据:据中钢协统计,2012年我国铁矿石进口总量为7.45亿吨,创历史新高,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仅15.81亿元,同比下降98.22%。
再看一个事实: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每年进口贸易量超过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60%。而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中国却没有赢得相应的主导权,以“三巨头”为首的出口商更是不断抬升铁矿石出口关税。
今年上半年,尚未走出阴霾的国内钢铁企业经营又陷入了前期钢材价格下跌、铁矿石价格上涨,近期铁矿石价格下跌、企业库存高企的尴尬困境。
另一方面,随着铁矿石年度协议价逐步转向以现货市场为基准的月度定价和即期定价,定价周期的缩短使其价格波动全面体现在钢材成本上,铁矿石的成本占比由低价时的30%左右上升至高价时的50%以上,直接触动钢厂的“神经”。
2010年4月1日,国际三大矿企推出以普氏指数为定价基准的指数定价,大钢厂开始采取“定量不定价”议价方式并沿用至今。“然而普氏指数样本量小,编制方式不公开,而三大矿招标过程也不公开,其透明度和公正性受到广泛质疑。”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部主任王颖生说。
指数定价后,铁矿石价格波动频率和幅度日益加大,2012年一年内,进口铁矿石价格就经历了从150美元/吨急速滑落至88美元/吨,之后又迅速攀升到160美元/吨的行情,期间跌幅近50%,涨幅近100%。与此相对应的是,下游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却远小于铁矿石价格,钢铁企业时刻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